close
一個月前,我的堂弟說:「我想明年準備國內研究所,若沒考上,就去當兵。不過我應該不會上,那麼難,是我媽叫我考的。」
兩個月前,一個網友問:「為什麼你們想要出國留學啊,我身邊的同學們,幾乎每個人不管是工作中還是待業中,都把出國當成是短程或中程目標,我覺得自己沒有那麼想要出國,但是沒把它列入人生規劃中,好像怪怪的。」
「為什麼你們要出國留學?」這是個常有人提的問題,特別是那些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徘徊的後輩們。但是,我卻從沒聽過有人問「為什麼你們要唸研究所?」
『為什麼』這三個字,不單單只應該出現在你認為昂貴的『留學』這個選項上,即使你選擇在國內繼續深造,都應該要去思考這個問題,甚至把「求學」兩字換掉,改成「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為什麼要和這個人結婚」,道理都是一樣的。而『為什麼』,應該是當你在做人生的每個抉擇前,該常常拿來反問你自己、慎思分析後,找出你『自己的』答案。也就是,這是『你個人的事』,與外人無關,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你承擔這個決定之後的後果、沒有人可以幫你走這條人生路,所以,請不要隨易的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其它人來決定,包括愛你的父母,因為任何給意見的人,都無法、也無能為你的人生負任何一絲的責任,所以,請你正視並珍惜自己的心聲。
這是『你的』人生,不管生涯規劃了什麼內容,不管內容再好再爛,要去執行的人,是你!若只是因為你自己的目標和身邊的人不同,所以沒列入人生規劃裡就怪怪的,然後呢?要放嗎?若放了,你走的開心嗎?這讓我想到一個比喻:你和別人進咖啡廳,你打算喝加了糖與奶精的咖啡,但是其它人都買濃縮黑咖啡喝,不想喝苦的你,會因為這樣覺得怪怪的,然後硬要收集喝黑咖啡的好理由來考慮自己是否應該要喝黑咖啡嗎?若你最後喝了,你得到什麼?這是你的味覺耶!半個小時後,其它人「享受」到了他們愛的黑咖啡,而你是「痛苦」地喝完一杯不是你要的咖啡。這半個小時裡,別人在享受他們的選擇,而你,是在盲從跟隨別人的決定。
請不要過「團進團出」的人生!
留學,只是人生目標裡的其中一個選項而已,它沒有特別的了不起,它應該是和人生裡的其它選擇(選系所、找工作、買房子、擇婚姻)一樣的平坐,所以我常認為當大家在台灣選填大學系所、準備國內碩博考試時,都應該是以考慮是否要出國一樣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生命裡的每個階段,去弄清楚『你自己』要什麼、而不是一直問別人『他們在做什麼』,然後開始盲目地跟從。浪費自己的生命、浪費可以做自己的日子、放棄可以好好認識開發自己的寶貴光陰....這些無形的流逝對我來說,比白白花兩三百萬的留學費還可怕。
錢再賺就有了,但是失去自己的人生和認識自己的機會,卻不一定可以再找回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這樣的 awareness(意識),怕只怕等你醒來時,人生已快結束了。
錢再賺就有了,但是失去自己的人生和認識自己的機會,卻不一定可以再找回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這樣的 awareness(意識),怕只怕等你醒來時,人生已快結束了。
台灣的教育,很少教我們思索,希望各位能早一點去『思考自己』,不要再與別人的人生一起同進同出,過一個屬於你自己個人的人生版本,這樣多元的世界,才會更精彩。
只要記得,做每一個決定時,「請對自己誠實!」做了決定受挫後,想想這句佳言:"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Because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stop the people who don't want it badly enough." (譯:磚牆的存在,不是要隔離我們,而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去證明我們有多麼想要那樣東西。)
『為什麼你們要出國唸書/考研究所?』,即使你得到一萬個答案,那都是別人的,不是你的,而我要說的是,不要把別人的理由拿來整合成你自己的目標,與其花時間在好奇別人的生涯規劃,不如好好花時間想想你自己的,這是最不容易、最無法垂手可得的答案....
但是,它是唯一與你最有關係、最需要你幫自己找出來的人生答案!
延伸閱讀:請,對自己誠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