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到一個非母語的國家時,首要面臨的,就是語言上的阻礙。然而,語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基本的溝通模式,甚至藉由聽說讀寫四方面,語言是呈現一個人整體感的重要原素之一。
 
由於我已來美國一年又兩個月,看到每年新生總會遇到在語言上的類似挫折,所以希望可以分享一些經驗談給剛到異國唸書或生活的後輩們參考。
 
1. You're not alone:當你到一個不是講自己母語的國家時,溝通充滿障礙是很正常的事,畢竟你才剛來、甚至來的前幾年都還無法完全無礙。初期剛來上第一堂課的挫折,至今仍記憶猶新(請參見:第一年的留學心得)記得當時課上到一半時,只看見全班所有美國同學突然大笑,不知他們在笑什麼的我,轉過頭去看國際生,只見他們也是一臉茫然,這情景對我來說其實很有趣,因為我知道這是必經過程。除了課堂上的語言障礙,還有生活上的阻礙,記得第一年剛來的兩個月,去外面辦完事情後,深深覺得自己的講話速度和用字,似乎像個三歲小孩般的牙牙學語,要一個三十歲的女生,在溝通上回復到小孩的程度,實在是需要相當的耐心和心理建設,在路邊等公車時,我只跟自己說:『 要視挫折為無物。』因此,請別懷疑是否只有你自己才有語言上的挫折,英文不是你的母語,若才剛去一個國家沒幾個月就能流利的對談、溝通無礙,那才奇怪。反之,想想當你在自己國家出生時,即使你的父母整天對你講中文,你又是花了幾年才能溝通無礙的表達自己?
 
2. You're what you talk:語言,代表的是你這個人的呈現,這是讓別人認識你的主要方式,所以你『說』的內容,代表了你腦袋裝了什麼。當你去到一個新的國家時,你就是個新人,一切從零開始,你的稱呼不再是那個某某人的小孩、某個公司的職員、哪個學校畢業的學生,你必須撕下一切在台灣被貼上的標籤,重新讓別人認識你,也讓你認識自己。因此,當你在課堂上發言或在生活上聊天時,大家想聽的,是你的想法,他們想認識你,而不是去評斷你的英文講的好不好。反之,若你總是不發言,而只是擔心別人怎麼看你,那麼對美國人來說,不說話=沒看法,你在別人眼裡,你的標籤就會一直空白。因此,若你有想法、有問題、有懷疑、有反對,請盡量發言,因為美國人真的好想知道你是誰、你的腦袋有什麼、你的靈魂深度到什麼程度,所以大家聽的是『內容』,而不是你的『句法』。
 
基本上,美國同學會很尊重每一個發言者,也會專心聽你的言論,甚至換個角度想,你每一門課都要花十萬以上的學費,既然花了這麼多錢,讓這麼多人聽你說話,是件很理所當然的事。不要讓私自的擔心,阻礙了你享用資源學習的權利、阻擋了讓別人認識你的機會。
 
3. You're proud of yourself:我來美國八個月後,今年暑假五月開始實習,需要實際上場和個案面對面諮商,記得當時對自己語言仍很挫折很失望時,一位一起工作的美國博士生對我說:" I don't know how to let you know that how much I respect you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ing here to challenge yourselves..."(譯:我不知道要怎麼跟你說,我有多麼地敬佩你們國際學生,可以來這裡挑戰你們自己。)
 
So,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selves when feeling frustrated at something... 
 
我想跟新生說,當我們選擇『留學』這個選項時,就應該知道「挫折」絕對是排名第一的夥伴,從你出國前準備艱難的考試、申請學校的繁瑣,以及至今遇到的挑戰,它都會一直伴隨著你,若你當初沒有撐過之前的重重難關,又怎能有現在的異國風景?
 
因此,在辛苦奮戰卻又挫折喪氣的同時,我們也要回頭看看自己一路下來努力的成果,疼愛自己,深深地以自己的勇敢與堅強為榮。謝謝自己的不放棄,謝謝自己至今還能在艱困的環境下繼續撐下去,我們都該給自己一個大力的擁抱!

也許,我該謝謝語言上的挫折。
 
因為挫折,讓活著的自己知道,人生還有值得挑戰與努力的事想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arthealer 的頭像
    hearthealer

    從心看世界

    heart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