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新任的國家元首和美國來賓說的一句英文,被各方人士和媒體大肆批判與討論。曾在補教界教英文、大學又是英文系、也曾在美國留學工作、長年以英文在異國生活的我,想結合心理的角度與個人的經驗觀察,寫下我對台灣人說英文一事的看法。

台灣的英文教學政策,首重讀寫,輕忽聽說;習慣死背和大量input(汲取),但不會活用與output(產出);一味地追求文法規則的對錯,而忘了語言的本質是與他人溝通。但是,學英文的終極目地,應是為了「和這個世界對話 」,而不是「和標準分數賽跑 」;然而,台灣的教育和文化,讓大家易於對他人的語言字句 [ 評分],而不是對他人的語意內含 [ 理解 ]。

請大家試想,若今天有個母語是英文的人來到台灣,站在你面前用中文與你聊天、並帶點腔調地對你說:”抱歉很,我不知如何用英文翻譯你的名字讓我朋友知道,請多包涵。"請問,你能聽懂這個人想表達的意思嗎?相信你一定能立刻回應他、然後繼續聊下去,心裡可能還會覺得他的中文說得很好、甚至想稱讚他一下。你會想去糾正他把(很抱歉)說成(抱歉很)嗎?你會去鑽研正確的中文文法應該是我(的)朋友,而不是(我朋友)嗎?若你不會,那麼,這也正是外國人看待母語非英文者的態度。

當我在國外時,我從未看過任何一個當地人糾正或嘲笑一個英文非母語的學習者說英文,他們願意傾聽,認真地想瞭解對方想表達什麼,因為對他們來說,語言只是種協助雙方溝通的工具,而且指正他人的文法或用詞,是種不禮貌的行為。但是,我反而常看到,會批判台灣人的英文說不好、嘲笑台灣人講英文的腔調者,反而都是來自同國家的自己人,而這現象不管是在台灣或美國,都會發生。


台灣的教育和文化,習慣以 「滿分」作為標準,看待他人的的角度,容易從扣分與挑剔出發,這樣的人,看不到對方的努力、也欣賞不到對方的優點;而長期被這樣對待的小孩、學生和成人,容易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找不到成就感,反而會換來習得無助感,並且失去自信。

一個國家要建立一個友善的語言學習環境,除了讓學習者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或專業教師指導之外,社會更應該要給予支持、同理、耐心、等待、鼓勵、溫暖的正向態度,而這是 [全民] 都應共同培養與具備的;唯有台灣不再出現對使用英文的台灣人大肆批判或報導時,才能讓所有的人民感受到在台灣說英文、或在台灣人面前說英文可以如同說中文一樣地自在輕鬆,也才能讓所有學習者,可以在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下,願意勇敢地去 try and err(嘗試和犯錯)。
.
我想,那位和蔡總統對話的美國官員,這幾天談了那麼多外交大事、已回美國忙於他的行程後,一定不知道台灣的媒體和評論者們正在批判報導的,是台灣總統用他的母語表達的其中一句文法受爭議,讓糾正她人的 rude 舉措變成全台鎂光燈下的焦點,而不是世界各國正發生哪些大事,也沒有人意識到這是對待一個人的—不尊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人 說英文 教育文化
    全站熱搜

    heart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