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因為本身還蠻想出國念書的,只是在台灣念了那麼多年書、習慣了台灣的教學和生活方式,想到如果出國,生活及課業上的大不同可能會無法適應,所以想要請教在台灣及美國在教學上有何不同之處,尤其是針對研究所的比較,想要了解的有:1. 大家都說讀研究所很累,對於兩者其課業繁重的程度有何不同嗎?2. 撇開語言及金錢的壓力,課業壓力會很大嗎?3. Handle 課業之餘,還有多的時間可以作休閒活動嗎?總而言之,單純就課業來講,在台灣讀研究所跟在國外唸,總體而言哪邊的壓力會比較小啊?
  

*****
我個人認為,出國唸書和在國內的差別有很多的不一樣,但由於提問者只是想針對課業討論,所以我暫時只從這角度來回答問題。
 
A:在回答你的問題前,我真的建議你,重新思考一下,你為什麼想出國念書?好好靜下來沉澱思索一下你『自己的』理由。

撇開「唸研究所」這四個字,我個人認為,任何人去一個新的國家,在生活、工作或學業上,都會有「適應」的問題,只是時間的長短和能否克服罷了。而人的潛力和韌性是無限的,所以你是否真會無法適應,不是坐在銀幕前用想像就會知道的,除非你已經歷過類似的事,並且已看到自己的極限。

你的 1.2.3 問題,我真的可以告訴你,it depends!與是否唸名校無關,而是和你個人的學習心態、唸的科系和學習狀況有關。

有人的目標是一定要全A,有人的心態是只要能畢業就好,壓力對這兩種人來說,就會有天壤之別之分。此外,看書、寫報告的速度,都會因不同人的資質,而對「壓力」兩字有不同的定義,包括個人體質上的「抗壓性」。

但是總體來說,在國外唸書,壓力是絕對不會小於或等於自己活了二十幾年的母國。

個人認為,出國和在自己國內最大的不同,除了文化上的衝擊,『語言障礙』是每一個人一定都會遇到的困點,所以,它其實是國際生的壓力來源之一,你很難單純的把它跟美國課業分開來討論。

Why?

因為語言(聽說讀寫),代表了你這個人的呈現,不管在生活上、課業上甚至實習、工作上,你都必須透過這個工具,來呈現你這個人,沒有其它東西可以取代。

美國研究所的課業學習,對我來說,分成靜態和動態的壓力。

靜態:指讀與寫。一個章節,三十頁,我最少要花三四小時才能消化看完,但是美國同學只要花半小時到一小時就結束。所以若我兩晚內要看100頁的原文,我可能得熬夜到天亮,但他們不用。一份報告,我花三四天找資料、統整撰寫,但美國同學花一個晚上就搞定。我記得當我告訴他們,我們國際生在讀寫上所花的時間時,他們驚訝的表情就好像聽到我們不用靠氧氣呼吸似的吃驚。當然,若遇到考試時,一份七八頁的esseay考卷,我寫了三個半小時還沒寫完,但美國同學卻都已交卷離去,幸運的話,教授才會願意施捨幾分鐘讓國際生完成。於是,若成績不好,不是我們不會寫,只是因為寫得慢、寫不完。

動態:指聽與說。美國的上課,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台灣也是,只是台灣只看你的到課率,而不是發言數。要成為一個積極的學生,就必須發言,雖然你很認真的在家裡看完一個章節,但能否透過speaking來表達你自己,是另一項挑戰。你得先聽懂教授的問題、同學的分享,然後讓腦袋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個人的 critical thinking,用非母語的英文,表達你的觀點。為什麼要在很短時間內?因為等你聽懂、等你有想法、再等你一句句把中文在腦袋翻成英文,然後覺得有信心說點話、準備舉起手時,教授已換到下一個 topic了。

You are what you talk!

以我唸了快一年的心得,個人認為,你不說話,代表你沒想法、你沒自己的看法,若你沒有 output,你很難讓外面的世界與你聯結,但是,在美國學習的最大優點,私以為就是藉由多方的腦力激盪,和不同人的批判性思維,讓自己得到在台灣所沒有的啟發和看不到的思考盲點。同樣一個章節,為什麼亞洲人只能寫出不到一百個字的心得,而美國同學卻都能寫出一千個字以上的評論,是什麼樣的教育,會培育出完全不同邏輯和想法的個體?

『壓力』,絕對不是只有你以為的在課業上才會出現。每一個人出國,所會遇到的事件都不一樣,十個國際生在同一個系、同一個班上,就可能會有十個故事,而這些故事,可能是和你的個性、機緣相伴而來。我認為我的學姐兩年順遂畢業回國,而我來不到一年卻什麼慘事都經歷過,但是這些意外,都不是你我先在台灣預想或心理準備就能知道的。

美國目前是暑假期間,我們系上不僅要上密集課,還要實習,要面對真正的 client,連美國學生都一直喊壓力很大,更甭說國際學生還有語言(聽力和口說)的挑戰要克服,有國際學生因此被歧視、有人因此被批評、有人因此被忽略,實習是學科裡的一部分,但語言壓力卻也是時時刻刻成為我們的一部份,在課業裡、生活裡。我一直都覺得,若今天是在我自己的國家,我會很高興很興奮的迎接暑假的課程,但就因為語言的壓力,讓我有每週唸不完的書和實習上的挑戰,這已足以讓抗戰了一年還無法放假的我,快要尋求諮商管道來解救自己了。但是,這也不是所有來美國的國際生都會遇到,因為大家唸的科系都不一樣。

來唸書前,我以為過去在台灣的工作壓力與淬煉已能讓我所向無敵,來到美國後才發現,當初那些在台灣光用想像就會令我打寒顫的留學辛苦畫面,原來都還不及於我來這裡所遇到的苦,但是,這些看起來非人過的留學生活,卻也讓我看到自己個性上的韌性與改變。經歷了這些,突然覺得,以後在台灣,不管遇到什麼事,似乎一旦少了語言障礙,天下已無所謂的難事了。

我想說的是,若你只是想選擇一個比較沒有壓力的研究所唸書,請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選擇「出國」?

若你決定到一個新國度,又擔心會無法適應,請重新思考為什麼會考慮「出國」這個選項?

若你的答案很明確,那麼,你擔心的問題,真的會存在嗎?若真的存在,你就不去了嗎?

你出國的核心價值與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