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於去參觀了這個博物館,在票買了一個月後。或許是抱著高期待,所以反而逛了後,有些失望,失望沒有從現場看到許多的智言出現,但自己卻從中體悟出一些心得。 

博物館裡的每個立櫃上,都放著一樣物件,和,一段故事。「物品」本身沒有生命,在還未被購買前,它在商店裡,並不具任何意義;但是當它出現在一段關係裡、從一個重要他人手中拿到、為兩人的互動串成了一段故事時,物品的價值,就不再是它當初在商店裡的標價,而是一段戀情的結果。

 

雖然我花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把每個故事都看完,但若時間允許,我更想好好在咀嚼完每個故事時,留點時間給每個故事裡的主角,去想像體會當事者的心情。

 

很多故事,很戲劇化,所以很難想像發生在現實生活裡,這些人如何承受、如何走過;很多故事,也曾發生在自己的生活(周遭裡),發現原來自己的遭遇情節不是唯一,原來在不同的戀人裡,看到相似的結局。

 

很喜歡它標語裡的其中一段大意:在人生的階段裡,我們會因為某個事件的結束而用儀式紀念,例如畢業典禮、謝師宴、或喪禮,但是,我們卻很少正視「失戀」,沒有給它時間去悼念、給破碎的心療傷的時間。

 

這段話,讓我想到曾在不同人身上,看到他們面對失戀者時的兩種反應:多數人不太能面對、接受失戀者的負面思緒,喜歡叫人『轉移』注意力、認為他人應該要『盡快』復原;少數人明白失戀後的思緒是必經過程,會告訴失戀者要給自己有難過的時間與空間,沒有快慢問題,只有正視面對。

 

因此,帶著前者態度的人,面對失戀者,習慣批判;帶著後者態度的人,看到失戀者,會給人溫暖。

 

如果一段關係經營了四五年,光是回憶就夠一個人想了,怎能奢望失戀者在四五個星期內就能好起來?如果一個人是自己深深的愛過,又如何能期望失戀者在分手後能快速走出?

 

每個人的失戀儀式和療傷時間都不一樣、也不能比較,因為每個人付出情感的深淺度不同、經歷的過程點滴不同、看待愛情的方式也不同,而在這些不同下,已經失去一段關係的失戀者,唯一能為自己做的,就是好好的愛自己,給胸口裡那顆破碎的心,有療傷的時間,與,空間。

 

而身為失戀者的朋友們,若你/妳無法當個好傾聽者、也不是個好安慰者,那麼請記得,沉默,會比你開口批判,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